脊髓损伤再生修复中的问题与挑战(8)

来源:金属功能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过程极其复杂,充分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以及成年脊髓再生失败的原因,是开发有效干预措施的基础。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并非是

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过程极其复杂,充分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以及成年脊髓再生失败的原因,是开发有效干预措施的基础。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并非是单一形式的,再生失败也不是由单个原因造成的,不同类型的脊髓损伤需要不同的治疗措施以增强再生效果,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种干预措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脊髓损伤[3]。考虑到脊髓损伤病理过程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脊髓解剖结构的种属差异,单一治疗措施可能不足以触发人类脊髓损伤后神经可塑性和功能恢复。相比而言,针对脊髓损伤多个病理过程的联合治疗,已经证明比单一治疗更为有效,因此有必要联合多种治疗措施,协同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23,62]。脊髓损伤后新环路的形成并不一定伴随相应的功能改善,需要更多的研究确定如何利用康复训练策略增强神经可塑性,以促进新生环路整合到功能性神经网络中,增强临床相关的功能恢复[3,98]。虽然脊髓损伤在基础研究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当进行临床试验时,对脊髓损伤动物有疗效的干预措施,在改善患者功能恢复方面却效果甚微甚至没有疗效。造成这一临床转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缺乏稳定性以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因此在进入临床试验前,需要更多的临床前研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同时,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需要更好、更频繁地沟通,以确保临床试验设计的严谨性、准确性,包括受试者纳入标准和最佳干预时间。此外,临床试验需要扩大规模和随机化,以进一步验证其治疗效果。

总之,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研究人员需要广泛深入地解析轴突再生相关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以便开发出安全有效、可转化的治疗策略,实现功能性神经再生。众多研究显示联合治疗比单独干预更为有效,因此未来临床试验需要重点关注联合治疗方案,加强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交叉合作,包括生物学家、工程师、材料科学家以及神经外科医生等,以确定最佳组合策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性恢复。

致谢: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李晓光课题组提供的帮助。

作者贡献:资料收集、文章设计及书写为田婷,审校为李晓光。

经费支持:该文章接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的资助。所有作者声明,经费支持没有影响文章观点和对研究数据客观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其报道。

利益冲突:文章的全部作者声明,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

写作指南:该研究遵守《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报告规范》(PRISMA 指南)。

文章查重:文章出版前已经过专业反剽窃文献检测系统进行3 次查重。

文章外审:文章经小同行外审专家双盲外审,同行评议认为文章符合期刊发稿宗旨。

文章版权:文章出版前杂志已与全体作者授权人签署了版权相关协议。

开放获取声明:这是一篇开放获取文章,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条款,在合理引用的情况下,允许他人以非商业性目的基于原文内容编辑、调整和扩展,同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

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ASHAMMAKHI N, KIM HJ, EHSANIPOUR A, et al. Regenerative Therapies for Spinal Cord Injury. Tissue Eng Part B Rev. 2019; 25(6):471-491.

[2] ALIZADEH A, DYCK SM, KARIMI-ABDOLREZAEE S.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An Overview of Pathophysiology, Models and Acute Injury Mechanisms. Front Neurol. 2019;10:282.

[3] SOFRONIEW MV. Dissecting spinal cord regeneration. Nature. 2018;557(7705):343-350.

[4] KARSY M, HAWRYLUK G. Modern Medical Manage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Curr Neurol Neurosci Rep. 2019;19(9):65.

[5] GRIFFIN JM, BRADKE F. Therapeutic repair for spinal cord injury: combinatory approaches to address a multifaceted problem. EMBO Mol Med. 2020;12(3):e.

[6] PASCHON V, CORREIA FF, MORENA BC, et al. CRISPR, Prime Editing, Optogenetics,and DREADDs: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es Provided by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Mol Neurobiol. 2020;57(4):2085-2100.

[7] ROWLAND JW, HAWRYLUK GW, KWON B,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pathophysiology and emerging therapies: promise on the Focus. 2008;25(5):E2.

[8] BADHIWALA JH, AHUJA CS, FEHLINGS MG. Time is spine: a review of translational advances in spinal cord injury. J Neurosurg Spine. 2018;30(1):1-18.

文章来源:《金属功能材料》 网址: http://www.jsgncl.cn/qikandaodu/2021/0722/659.html



上一篇:修复和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分析
下一篇: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进程中音乐教育的功能价值探

金属功能材料投稿 | 金属功能材料编辑部| 金属功能材料版面费 | 金属功能材料论文发表 | 金属功能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金属功能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